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中国体育项目的发展大多数呈“金字塔”形,青训人数最多,然后通过层层筛选、淘汰,最后会把最优秀的运动员留在“塔尖”上。而中国板球却呈现出了“棒棒糖”的形状,青训体系很弱,而且“糖”与“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最后的结果是糖吃到了嘴里,棒丢在了地上。

中国和印度同为人口大国,然而在奥运会的成绩却天差地别,其根本原因在于青训体系的差距。中国和印度同为人口大国,但板球的成绩也是天差地别,其根本的原因也是出在了青训体系。印度的板球运动员一般是从8岁开始接受板球训练,甚至年龄更小。而中国的板球运动员很多是从18岁才知道什么是板球,这个是很“致命”的问题。

可能有人要说,中国和印度的国情不同,发展板球的时间也不同。没错,如果是在2007年这样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现在是2024年,中国板球已经发展了17年。请问!在这17年时间里,中国板球到底做了些什么!

可能有人又要说,中国板球青训难发展是因为缺少教练。但是,中国板球真的缺少教练吗?从2008年开始,中国板球就开始进行教练员培训。以近两年为例,2023年共举办了6次教练员培训班,举办地点分别是:重庆、沈阳、济南、上海、抚顺、长春;2024年共举办了10次教练员培训班,举办地点分别是:杭州、沈阳、济南、北京、天津、重庆、营口、上海、铁岭、平度。每个培训班拟定40人,我们就以50%的比例20人算,2024年10次培训至少也培养出了200名板球教练,我们再以30%的比例60人算,那么明年至少可以增加60支板球队?那么逐年累计,中国大陆地区应该会有多少支板球队呢?然而这些球队究竟在哪里呢?而且培训班的举办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重庆、山东、辽宁等地,但是这些地区的板球教练员早就处于高度饱和状态。请问,这种没有任何效果的培训有什么意义呢?

可能有人还会说,板球在中国属于小众运动,所以参与的人很少。那我们就以小轮车为例。同样属于小众运动,如果有人想在北京参与小轮车运动,通过互联网搜索,小轮车培训机构共有11家,而且这并不是全部。同样,如果有人想在北京参与板球运动,同样是通过互联网搜索,而结果为零!山东、上海这些板球发展较好的地区呢?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现在中国大陆地区板球发展主要集中在学校,而且主要以兴趣培训为主,并非专业训练。所以最终导致了想练习板球的人找不到地方,而正在练习板球的人也不一定真心喜欢板球,更不会全身心的投入。

可能有人最后会说,由于国家对于板球的帮扶政策较少,板球缺少吸引力,很难招生。这种说法纯属异想天开!因为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所以就了解不到事情的真相。作为孩子的家长,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并不是为了以后可以让孩子进国家队,或是通过体育统招等方式让孩子可以上大学,至少这些不是主因。而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孩子的体育运动习惯,因为未来中考的体育测试才是孩子真正要面对的挑战。所以并不会太多的考虑具体参与哪种体育运动,这项运动究竟是冷门运动还是热门运动。

没有好的青训体系,就无法产生好的竞争机制,更不会有完善的选拔机制,同样更不会取得成绩上的突破。最终会陷入做梦、梦醒、发愁、沮丧、在沮丧中入睡、再做梦的怪圈。成绩不好谁来负这个责任?最后这个黑锅还要运动员来背。所以运动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导致问题发生的人却永远在那里。基层的教练员得不到有效的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得不到专业的训练,最终形成了垄断。因为不帮助发展其他的球队就没有了比较,没有了比较就没有了好与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7年中国板球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怀着一颗为国家荣誉负责的心,才能有勇气去解决问题。请不要总让运动员承担下了所有,请不要总让运动员背下了“黑锅”。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中国板球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从实事求是出发,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认真负责,虚心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敢于承担责任,避免形式主义,脚踏实地的发展,从青训开始,从娃娃抓起。不然中国板球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只剩下归化高水平球员一条路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