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美解放者盃仍未成立時,一些南美洲頂級球會構思成立一項跨國性的球會級賽事。直至1948年,七支來自南美各國足球勁旅在智利圣地亚哥舉行一項小型的足球賽事,名為南美洲冠軍錦標賽(South American Championship of Champions),賽事以單循環賽制進行,參與的七支球隊包括:
高路高路(智利,屬於1947年本土甲組聯賽冠軍及主辦國)
艾美歷克(厄瓜多爾,以邀請身分參加)
歷多魯(玻利維亞,屬於1947年本土甲組聯賽冠軍)
市政體育(秘魯,屬於1947年本土甲組聯賽亞軍)
蒙特維多國民隊(烏拉圭,屬於1947年本土甲組聯賽冠軍)
河床(阿根廷,屬於1947年本土甲組聯賽冠軍)
華斯高(巴西,屬於1947年里約熱內盧省聯賽冠軍)
最後冠軍由巴西的華斯高以四勝二和的不敗紀錄奪得冠軍。可是因為財政問題,這項賽事自此再沒有舉行,但其後南美足協考慮過該項賽事的概念,亦成為南美解放者盃的前身。
歐洲足協於1955年創辦歐洲冠軍球會盃,當時獲得空前成功,與此同時歐洲亦希望舉辦一項歐洲與南美冠軍球會對決的賽事,從而決定出球會間的世界冠軍,並在世界盃足球賽之外,較量這兩個洲份的足球水平。基於這兩個因素,南美解放者盃應運而生,南美足協於1960年舉行首屆賽事,當屆賽事共有七支隊伍參加,結果來自烏拉圭的彭拿路兩回合以二比一擊敗巴拉圭的亞松森奧林匹亞,奪得首屆南美解放者盃冠軍,并于次年成功卫冕。[1]
回顧歷屆賽事中,兩大南美強國巴西及阿根廷的頂級球會均成為南美解放者盃的奪標熱門,大部分冠軍由該兩國球會,巴西共有10間球會曾奪得南美解放者盃冠軍,成為賽事之最,但奪標次數卻排行第二,有 29 次躋身決賽中只有 13 次成功奪冠﹔阿根廷則曾有8間球會先後奪冠,在 30 次躋身決賽中 21 次捧走冠軍寶座。其中,阿根廷球會獨立隊奪冠次數最多(7 次),並曾在1970年史無前例連續 4 次奪冠,而小保加則在2000年至2003至四年內三度稱霸;1990年代間有 5 間巴西球會 6 次奪得南美解放者杯。雖然巴西及阿根廷實力強大,但亦有其他南美國家的球會從中突圍,當中烏拉圭班霸彭拿路更是佼佼者,彭拿路曾經 5 次奪得冠軍,是巴西和阿根廷球會之外奪得南美解放者杯最多的球會(僅次於阿根廷獨立隊和小保加),可惜最近一次奪標已經是1987年。2008年亦有厄瓜多爾球會利加大學破天荒奪盃對於該國在南美足球的地位有著歷史性影響。目前只有玻利維亞、墨西哥、秘魯、委內瑞拉4個國家未有誕生冠軍球隊。
而統觀歷屆賽事決賽甚少出現過由同國球會競逐,只有2005年,2006年,2018年,2020年和2021年決賽隊伍分別由巴西和阿根廷國內球會囊括。